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我愛散文

我喜歡散文。散文是文學百花園裏的一朵奇葩。我喜歡她的厚重,上下五千年,縱橫幾萬裏,皆可成文;我也喜歡她的簡潔,雞毛蒜皮,點點滴滴,亦可成章。欣賞一篇優美的散文,猶如面對一位純潔的少女,淡妝素雅,冰清玉潔,不施脂粉,卻有暗香盈面;品讀一篇經典的散文,就像聆聽一位智慧老人的教誨,循循善誘,娓娓道來,使人如沐春風,如浴甘霖。所以——我愛散文!
  與散文結緣,應在初中,因為那時有了文學體裁的劃分。初一接觸,便有一種久違的感覺,一見鍾情,於是,深深的愛上了她。給我印象最深的第一篇散文是魯迅先生的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》。先生在文章裏抒寫了百草園快樂的童年生活,也回憶了在私塾枯燥無味的學習片段。對於百草園景色的精彩描寫應是背誦的段落,現在我已記不得;不過,在三味書屋所讀的“鐵如意,指揮倜儻,一座皆驚呢”這一句,我卻記憶猶新。這篇文章對後世的影響也很深遠,現在,走在大街上,仍可看見許多以“三味書屋”命名的小書店。接下來印象深刻的散文是朱自清先生的《綠》。先生把梅雨潭以及梅雨潭的綠寫得細膩滑潤。梅雨潭的綠是純潔的,梅雨潭的綠是無暇的,梅雨潭的綠“只可遠觀,不可褻玩”,否則,那將會玷污了她的神聖。最後,先生“驚詫於梅雨潭的綠”,而我則驚詫於先生那只出神入化的五色彩筆。再下來打動我的散文是冰心先生的《小桔燈》。先生用其女性特有的善良和敏感,發現了美的生活。一句“大家都會好起來的”,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。文中小女孩所表現出的鎮定、樂觀的精神,是多麼的令人欽佩啊!先生的其他散文如《寄小讀者》,影響了幾代人,而且,必將繼續影響下去。下麵,我不得不說一說楊朔的散文,因為,楊朔的散文是我比較喜歡也曾經極力模仿的。楊朔的散文構思精巧,層層推進。初寫景,後贊人。“由物及人,借物喻人”,如《荔枝蜜》和《茶花賦》。而且,作者的語言功底深厚,遣詞造句爐火純青,曾深得大批讀者的推崇,故有“楊朔模式”之說。誠然,楊朔的散文“在構思上存在著固定的模式,過於追求散文結構上的精緻,有時反而失之雕琢”,但是,不能否認,他的散文有其代表性,他的散文無時無刻不在追求著美,歌頌著美,他的散文是美的。我喜歡。
  1989年,也就是上初三以後,我進了一趟縣城,路過一個小書亭,我的腳定住了,因為,我看見了兩個醒目的大字“散文”。於是,我擁有了第一本純散文雜誌: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1989年第8期《散文》。我愛不釋手。那上面的文章樸實無華,貼近生活,使我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又領略了散文的無限魅力。從此,那間小書亭就成了我相思的戀人,無時無刻不使我牽腸掛肚,隔三岔五,我就會探望她一下。即使當期的雜誌我早已買過,我也樂此不疲。三十裏的柏油路,充滿了我無限的渴望與快樂。我終於有了意外之喜,我得到了第二本散文雜誌《散文選刊》。“大中學師生的益友,散文愛好者的知音”,這是刊物的宗旨,也讓我與它有了更深的親切感。雜誌遴選了各大報刊所刊登散文中的精華,薈萃一期,以飧讀者。所選文章寫景優美,敘事感人,論理精闢,確實代表了當時散文的最高成就。而且,還專門辟有散文特輯,介紹已成名或尚未成名的作家,使讀者在第一時間瞭解了他們的作品,也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風采的舞臺。同年,我又得到了一本雜誌《散文世界》,我也非常喜歡。我記得那上面設有一個專欄“想到就寫”,是冰心老人執筆的。那時,老人已是耄耋之年,但思維敏捷,下筆傳神,又讓我們領略了先生的曠世神韻。可惜的是,不知什麼原因,此刊當年停辦了,讓人多了些許遺憾。此後,我又買過《散文百家》,那也是一本不錯的雜誌。
  後來,我念了高中;再後來,又讀了中專;直到現在,我參加工作已十年有餘,但是,我喜歡散文的摯誠之心卻不曾減退半分,它以根深蒂固。這期間,我又閱讀了大量的優秀散文,代表性的有餘光中先生的《聽聽那冷雨》,季羨林先生的《清塘荷韻》,梁衡先生的《大無大有周恩來》,史鐵生先生的《我與地壇》,以及賈平凹先生的諸多散文,等等。這些文章,無論短小精悍,如胡笳短笛;還是厚重深沉,似黃鐘大呂,都可融匯歸納,由一個“美”字統籌:美輪美奐,美不勝收。
  每當夜深人靜之時,斜倚床頭,伴一盞臺燈,微光之下,捧讀散文,何等愜意,何等滿足。欣賞一篇優美的遊記散文,在稱頌作者的華麗筆墨的同時,也遺憾自己未曾登臨一山半水,不能感同身受;欣賞一篇感人至深的親情散文,常被文中傳遞的愛意所感動,側頭看熟睡的妻和女兒,她們的臉上正洋溢著溫馨和甜蜜,自己的心裏也蕩漾起幸福的漣漪;欣賞一篇洋洋灑灑的“大散文”,每每有心靈的震撼。驚歎作者淵博的史學知識,驚歎作者剖析人物的精闢,驚歎作者組織語言的能力,在作者獨到的論述中,使我對一段歷史一處景觀一個人物,又有了新的認識,新的理解。
  以上,林林總總,東拉西扯一大堆,無怪乎四個字“我愛散文”。愛她的質樸,也愛她的美麗;愛她的簡約,也愛她的深邃,我愛的深深切切深深,而且,還將一直深愛下去。
返回列表